:“我这里还有一封关于电影《海霞》遭查封的信,请主席审阅。”
毛泽东接过信:“我看后就批!”
在郁教授、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化出相应的画面:
郁教授:“毛泽东对电影《海霞》作出批示之后,邓小平决定请在京的政治局委员看《海霞》,然后进行讨论。”
牟记者:“邓小平深知电影是江青的领地,为稳妥起见,他又赶到三○五医院和病中的周恩来协商……”
(随着牟记者的画外音,画面渐渐转入过去时……)
三○五医院
周恩来:“小平同志,你打算如何落实主席的批示呢?”
邓小平:“明天―也就是三十日晚上,我请先念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看《海霞》,然后讨论,报告主席。”
周恩来:“还要请《海霞》剧组的谢铁骊和钱江出席。其中,钱江是革命烈士钱壮飞的公子,他受了很多委屈。”
邓小平:“好!我请中办通知文化部去落实。”
周恩来:“我认为主席两次批示的核心,是调整文艺政策,靠于会咏这些人是不行的。”
邓小平:“我同意总理的意见!文化部处理问题太粗暴,连《创业》这样好的电影也不许放映,还有什么百花齐放?”
周恩来:“一针见血!”
邓小平:“我还告诉他们: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,还需要讽刺文学。人民代表大会每次都有侯宝林当代表,而且主席每次开会都要问一问有没有侯宝林。”
周恩来:“要借主席批示的东风,解禁一批电影、戏剧和小说。另外,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四十周年纪念日,可否借纪念活动重排《长征组歌》?”
邓小平:“可以!总政话剧团正在复排话剧《万水千山》,我准备亲自抓一下。”
周恩来:“很好!预祝电影《海霞》取得成功。”
钓鱼台十七号楼放映间
不大的银幕上放映《杜鹃山》,女主人公柯湘正在独自吟唱:“家住安源萍水头,三代挖煤难糊口……”
江青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欣赏。
那位女秘书小心地为江青倒水。
突然,电话铃声响个不停。
江青震怒地:“把电话给我挂了!”
女秘书:“是!”她走到电话机旁,拿起听筒:“喂!首长正在审看样板戏《杜鹃山》,过一会儿再打来!”
听筒中传出话声:“我是于会咏,告诉首长,我有重要的事情向她汇报。”
女秘书:“首长,是于会咏部长打来的电话,您……”
江青:“我接!”她站起身来,命令地.:“关机!”
瞬!l,银幕上的画面消失了,电灯又照亮了放映间。
江青接过电话:“喂!谁去看《海霞》了?”
于会咏:“政治局去了八名委员,谢铁骊和钱江也去了。”
江青:“情况怎样?”
于会咏:“在看的时候,谢铁骊在邓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之间边看边谈,我们没有说话的机会。”
江青:‘他们看完后讲什么了?”
于会咏:“看完后政治局开会讨论,我就走了!”
江青用力挂上电话:“骑驴看唱本―咱们走着瞧!”
钓鱼台沿海雨路
雨路两边垂柳依依,路灯光线柔和,水中的蛙声鸣唱不息。
张春桥与江青缓缓地踱步,小声地交谈着。
张春桥:“水涨自有水落时,这就是老百姓说的‘十年河东,十年河西’的道理。现在,形势已经朝着不利于我们的态势发展,那我们也就只好静观待变了!”
江青:“难道我们就只能被动地静观吗?”
张春桥:“当然不是!我们还要主动地作些文章,促使他们朝着不利于己、而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。”
江青:“说来容易啊!”
张春桥:“做起来也不难!我已经和文元同志谈过了,让他在我们控制的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文汇报》,发表一组刺激他们的文章,引导他们犯错误。”
江青:“还有呢?”
张春桥:“邓某人已经开始整顿上层建筑了,他不仅打着调整文艺政策的旗号,让十七年文艺黑线统治下产生的作品出笼,而且还要在国防、工业、科技、教育等战线搞立法式的条文,其结果嘛……”
江青:“必然是全面翻‘文化大革命’的案!”
张春桥阴险地一笑:“这就是我们要等的时机。”
02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